就在上个月,当地时间3月16日,欧盟委员会正式发布《净零工业法案》(NZIA,Net-Zero Industry Act,下称《法案》)。
在碳中和目标提出后,作为主要经济体的欧美国家,不约而同对本国绿色制造相关行业、企业实施补贴。上述法案的提出也被外界解读为:对标美国去年《通胀削减法案》、加速发展本地绿色产业。
作为欧盟绿色协议工业计划(The Green Deal Industrial Plan)中的一部分,在法案正式发布当天,欧盟委员会还通过官网正式发布了《欧洲关键原材料法案》,对于部分原材料的进口比例进行了限制,希望提升本土关键原材料的供应能力。
【资料图】
总体来看,法案整体呈现出绿色制造回流本土的决心,这也是欧盟过去几年一直在强调的内容,当然,从公布到法案落实仍然需要较长一段时间。
法案都涉及哪些内容?
去年8月,美国公布《通胀削减法案》,已然将净零排放和绿色制造回流美国本土作为自己的目标,在刚推出时也遭到包括欧盟国家在内的众多质疑。
根据《申港证券》以及行业人士分析,欧盟这一举措主要就是为了确保供应链安全稳定,宗旨就是“提高欧盟的能源弹性”,帮助欧洲在这项转型中发挥主导作用,同时帮助实现Fit-for-55和REPowerEU目标。
同时也是为了缓解美国《通胀削减法案》等国家补贴政策给欧洲工业带来的压力。法案希望能够摆脱部分清洁产业对进口的高依赖,其中涉及众多清洁能源相关的多个产业。
这不是欧盟第一次有这样的决心,加快能源转型和绿色制造回流本土的决定并非一蹴而就,此前已有征兆,三林在上文提到的两个计划就是体现。
“Fit for 55”2030一揽子气候计划,于2021年公布,涵盖了包括能源、工业、交通、建筑等多个行业在内的12项积极举措。计划承诺,欧洲将于2030年底温室气体排放量较1990年减少55%。目前该计划的最新进展是,欧洲议会于今年4月18日批准了该气候计划中数项关键立法,包括改革碳排放交易体系(ETS)、设立社会气候基金等种种举措。
“REPowerEU”能源计划则于2022年5月18日公布,旨在“摆脱对俄能源依赖”和“快速推进能源转型”。该计划的具体措施包括节约能源、能源供应多样化、加速推进可再生能源这三个方面。虽然从实施层面来说,这一目标的实现时间还有待推敲,但欧盟对于能源转型的迫切有目共睹。
事实上,在生产全球化的现代工业,从原材料到生产端,部分材料和零部件来自不同国家已然是各行各业的常态,但包括欧美在内的各个国家仍然希望在未来产业上,让本土企业在全球较量中担任主导角色。
法案中的种种条例,就是想要帮助欧盟企业加强净零技术制造能力,克服绿色转型障碍,提高本土企业绿色制造的竞争力。
在原材料法案中,欧盟就对关键原材料在欧盟内部提取和加工的比例进行了明确规定,对于任何加工阶段单一原材料在单一国家的进口比例,也进行了严格限制。
对中国企业有哪些影响?
《法案》的核心目标是,到2030年,战略净零技术的本土制造能力接近或达到欧盟年度部署需求的40%。
也就说是,《法案》为欧洲企业净零技术项目推进,以及吸引投资方面提供了更多利好条件。这不仅意味着欧盟绿色产业,特别是净零技术将得到发展,也意味着就业机会提升、投资和金融市场更加活跃、前沿技术发展更加高效。
在净零排放成为主流和确定未来的当下,现在这些无疑都是欧盟基于长周期目标所做的努力。
相对应,在欧洲本土产业发展的同时,自然无可避免地会对中国绿色企业在欧盟国家的业务开展产生影响。
被列入《法案》的战略净零技术包括以下8项:光伏与光热、陆风与海上可再生能源、电池/储能、热泵和地热、电解槽和燃料电池、可持续的生物气/生物甲烷、碳捕获与存储(CCS)、电网技术。而光伏、电池和储能、热泵以及燃料电池等,都是中国企业出口欧洲的重要领域。
根据券商研报,目前欧盟约1/4的电动汽车和电池、以及大部分光伏组件都源自进口,其中大部分来自中国。
具体来看,去年中国光伏产品出口总额(硅片、电池片、组件)约512.5亿美元,同比增长80.3%,再次创历史新高。其中,组件出口额达423.61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82.7%,而超过55%的组件都卖到了欧洲,荷兰就是中国光伏产品第一大出口市场。
再看电池,国内锂电池出口额排名前五的国家依次为美国、德国、韩国、荷兰和越南,其中欧美是中国出口重要目的地。
此外,净零技术不仅指最终的产品或组件,还包括各技术核心部分的主要上游部件,例如光伏用逆变器,硅锭,硅片,电池正负极等,都很有可能受到影响。
另外,电池和新能源汽车也是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企业的优势领域,这一产业也有可能受到影响。此外还包括热泵、中国目前重点研究的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等等。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也许法案初衷并非限制中国企业的业务,但从结果来看,国内企业也将会受到影响,特别是那些在欧洲市场已经取得或将来有望取得绝对优势的企业。
尾声
目前该法案仍然处于草案阶段,还需经过投票审议并获得欧盟各成员国的同意。
通常来说,制造业回流会带来成本递增,因此法案何时生效还不明确。此外,对于该法案可能违反的国家贸易法则也是欧盟需要考量的事情,毕竟美国《通胀削减法案》出来后就引发了全球争议。
不过,即便法案生效需要时间,但在当前全球局势动荡的背景下,中国企业出海自然已然充满风险,隐性的贸易壁垒需要被考量在内。
在全球化有可能回流倒灌的今天,对于任何国家的企业来说,出口的成本都有可能增加,特别是风险成本,需要所有从事进出口业务的企业纳入考量。
(图片来源:veer图库)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