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一、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穷人的专利权狄更斯 我出生在伦敦附近,当过学徒,学的是打铁的行当。满师之后就在伯明翰一家工厂做工。我的名字叫约翰,已经五十六岁了。 要是我说自己向来有创造发明的癖好,这话也不算是自吹自擂。整整有二十年工夫,我都在断断续续地搞一样发明,边搞边改进。上一个圣诞节前夜十点钟,我终于完成了这个发明。 我有一位名叫威廉・布彻的朋友,经常听他说,工人之所以到处碰壁,就是因为要奉养长期以来形成的那些多如牛毛的衙门,就是因为咱们得遵从官场的那些敝习陋规,还得缴付一些根本就不应当缴付的费用去养活那些衙门的人。 回头再来说说我的机器模型。那是在圣诞节前夜十点钟完成的。我把凡是能节省下来的钱统统都用在模型上了。碰上时运不济,模型也就只好搁在一旁,一连几个月也不会去碰它。我还把它统统拆卸开来,加以改进,再重新做好,这样不知道弄过多少回,最后才成了上面所说的模型的样子。 关于这个模型,威廉和我作了一次长谈。他说:“你打算拿它怎么办?”我说:“想弄个专利。”威廉这才说给我听,有关专利的法律简直是坑死人的玩意儿。他说:“要是在取得专利之前你就把发明的东西公之于众,那么,别人随时都会窃走你艰苦劳动的成果。约翰,你要么干一桩亏本买卖,事先就请好一批合伙人出来承担申请专利的大量费用,要么你就让人给弄得晕头转向,到处碰壁,夹在好几批合伙人中间又是讨价还价,又是摆弄你发明的玩意儿。这么一来,你的发明很可能就一个不当心让人给弄走。”我对威廉・布彻说,你想的挺怪的,我想自己去申请专利。 我的妻兄,临死的时候遗留给我的妻子一百二十八镑零十个先令的英格兰银行股票。我们甚至都打算用掉这笔钱去申请专利。威廉替我写了一封信给伦敦的汤姆斯。汤姆斯是个木匠,他住在伦敦。我在汤姆斯那里租了一间为期一个礼拜的房子。 汤姆斯说,要申请专利,第一步得提交一份申请书。威廉也是这么说,而且还帮我起了草稿。申请书上还要附上一份给大法官助理的陈述书,费了一番周折以后,我在司法院法官办公的大楼里找到了一位助理,在他那儿提交了陈述书,付了十八便士。他叫我拿着陈述书和申请书到白厅的内务部去,把这两份东西留在那里请内务大臣签署,缴付了两镑两先令六便士。大臣签好了字,又叫我拿到首席检察官公署去打一份调查报告。我照他说的去办了,缴付了四镑四先令。 我临时住在汤姆斯那里,租期已经展延了一个礼拜。首席检察官写了一份所谓例行调查报告,打发我带着这份东西到内务部去。内务部根据它搞了个复本,他们把它叫做执照。为了这张执照,我付出了七镑十三先令六便士。这张执照又要送到女王面前去签署,女王签署完毕,再发还下来,内务大臣又签了一次。我到部里去拜访的时候,里面的一位绅士先生把执照往我面前一掷,说:“现在你拿着它到设在林肯旅社的专利局去。”我现在已经在汤姆斯那里住到了第三个礼拜了,费用挺大,我只好处处节俭过日子。我感到自己都有点泄气了。 在林肯旅社的专利局里,他们替我的发明搞了一份“女王法令草案”的东西,还准备了一份“汉令提要”。就为这份东西,我付了五镑十先令六便士。专利局又“正式誊写两份法令文本,一份送印章局,另一份送掌玺大臣衙门”。这道手续下来,我付了一镑七先令六便士,外加印花税三镑。这个局里的誊写员誊写了女王法令准备送呈签署,我付了他一镑一先令。再加印花税一镑十先令。接下来,我把女王法令再送到首席检察官那儿签署。我去取的时候,付了五镑多。拿回来后,又送给内务大臣。他再转呈女王。女王又签署了一次。这道手续我又付了七镑十六先令六便士。到现在,我呆在汤姆斯那儿已经超过了一个月。我都不大有耐心了,钱袋也掏得差不多了。 我已经在汤姆斯那里呆了六个礼拜了。这件获得顺利通过的发明已经花掉了我九十六镑七先令十八便士。这还仅仅在国内有效,要是带出王国的境界,我就要再花上三百镑。(1)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______A.狄更斯是十九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他的作品注重描写生活在英国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生活遭遇,深刻反映了当时英国复杂的社会现实。B.小说运用形象描绘、幽默讽刺的笔法突出主题,使读者在体会作品的同时,也享受到作品的艺术美。C.小说以第一人称的手法娓娓道来,读者仿佛在听一个老熟人絮絮叨叨地讲着他的专利梦,当事人平缓的语调,却在读者心中掀起了不平的波澜。D.小说显示了狄更斯创作中夸张而又不失真实的辛辣尖刻艺术风格。有人说把狄更斯的《穷人的专利权》换上当下的人名和官职发表,不会有人把它当讽刺小说来读。(2)作家常常凭借小说形式,用形象、用感觉去表达对社会问题的看法,通过艺术形象提出发人深省、振聋发聩的“社会问题”,这篇小说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提出了哪些社会问题?(3)狄更斯在这部作品中显示出高超的幽默艺术,结合小说分析《穷人的专利权》如何体现这种风格的。
二、解答
(1)D.此篇小说语言不辛辣尖刻,而是含蓄温厚。故选D。(2)小说塑造的艺术形象是主人公“我”,即约翰。结合“我出生在伦敦附近,当过学徒,学的是打铁的行当。满师之后就在伯明翰一家工厂做工。我的名字叫约翰,已经五十六岁了”,“我”是一个铁匠,生活在英国社会底层,小说描写一个勤劳温厚的老铁匠约翰,听了人家劝说来到伦敦,在去向政府申请发明专利权的过程中遭遇的种种令人啼哭皆非的波折。“我”是一个“小人物”,在叙述申请专利的过程中表现出饶舌、啰嗦、又诙谐的特点;结合“整整有二十年工夫,我都在断断续续地搞一样发明,边搞边改进”,“我还把它统统拆卸开来,加以改进,再重新做好,这样不知道弄过多少回,最后才成了上面所说的模型的样子”可知,“我”是一个发明者,在发明上勤劳、富有创造力;结合“我把凡是能节省下来的钱统统都用在模型上了”,“碰上时运不济,模型也就只好搁在一旁,一连几个月也不会去碰它”,“我在汤姆斯那里租了一间为期一个礼拜的房子”,“我现在已经在汤姆斯那里住到了第三个礼拜了,费用挺大,我只好处处节俭过日子”可知,“我”是一位普通劳动者,卑微、贫困、本分;结合“我已经在汤姆斯那里呆了六个礼拜了。这件获得顺利通过的发明已经花掉了我九十六镑七先令十八便士。这还仅仅在国内有效,要是带出王国的境界,我就要再花上三百镑”可知,“我”是清醒者,申请完专利对官僚政府有了一定认识。社会问题:小说描写英国宪章运动期间,一个勤劳温厚的老铁匠约翰,听了人家劝说来到伦敦,在去向政府申请发明专利权的过程中遭遇的种种令人啼哭皆非的波折。他停下自己的工作,花费六个多星期的时间,不得不一遍又一遍地和从高高在上的女王,到内务大臣、法官、财务助理……一直到所谓“封烫火漆助理”等等诸色人等打交道,经历三十六道手续,交纳近百英镑(那个年代可不是个小数字)。最后专利权总算办了下来,但“只在联合王国内部有用,要是带出英国的话,还得再交三百英镑”……可知,普通劳动者的创造才能遭到扼杀,因为创造发明,劳动者反而受到更残酷的剥削。从“第一步得提交一份申请书……费了一番周折以后,我在司法院法官办公的大楼里找到了一位助理,在他那儿提交了陈述书……又叫我拿到首席检察官公署去打一份调查报告”“首席检察官写了一份所谓例行调查报告,打发我带着这份东西到内务部去……女王签署完毕,再发还下来,内务大臣又签了一次”“在林肯旅社的专利局里……专利局又……这个局里的誊写员誊写了女王法令准备送呈签署……又送给内务大臣。他再转呈女王。女王又签署了一次”,“我已经在汤姆斯那里呆了六个礼拜了”可知,办事机构腐朽庞大,办事效率低。“缴付了两镑两先令六便士”“缴付了四镑四先令”“我付出了七镑十三先令六便士”“我付了五镑十先令六便士”“我付了一镑七先令六便士,外加印花税三镑”“这件获得顺利通过的发明已经花掉了我九十六镑七先令十八便士”“要是带出王国的境界,我就要再花上三百镑”可知,在去向政府申请发明专利权的过程中遭遇的种种盘剥,概括出政府官员鱼肉百姓,任意盘剥。(3)小说描写英国一个勤劳温厚的老铁匠约翰,听了人家劝说来到伦敦,在去向政府申请发明专利权的过程中遭遇的种种令人啼哭皆非的波折。“工人之所以到处碰壁,就是因为要奉养长期以来形成的那些多如牛毛的衙门,就是因为咱们得遵从官场的那些敝习陋规,还得缴付一些根本就不应当缴付的费用去养活那些衙门的人”揭露了英国办事机构腐朽庞大,办事效率低,政府官员鱼肉百姓,任意盘剥的社会问题。主题严肃、深刻,而笔调轻松、幽默,如“你想的挺怪的,我想自己去申请专利”“我们甚至都打算用掉这笔钱去申请专利”“汤姆斯说,要申请专利,第一步得提交一份申请书。威廉也是这么说,而且还帮我起了草稿”……叙述申请专利的过程用了一种轻松的笔调,产生更加戏剧化的效果。“我出生在伦敦附近,当过学徒,学的是打铁的行当。满师之后就在伯明翰一家工厂做工。我的名字叫约翰”专利发明者是一位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申请的过程中司法院、检察官公署、专利局……甚至女王,代表的是庞大腐朽的官僚机构,这样底层与上层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小说讽刺性、戏剧化的效果。“第一步得提交一份申请书……费了一番周折以后,我在司法院法官办公的大楼里找到了一位助理,在他那儿提交了陈述书……又叫我拿到首席检察官公署去打一份调查报告”“首席检察官写了一份所谓例行调查报告,打发我带着这份东西到内务部去……女王签署完毕,再发还下来,内务大臣又签了一次”……小说通过这样形象化的叙述和描绘,深刻的批判了专利法律机构以及官僚政府的腐朽堕落,彰显出小说的幽默风格。答案:(1)D(2)艺术形象:①饶舌、啰嗦、又诙谐的小人物;②卑微、贫困、本分的劳动者;③勤劳、富有创造力的发明者;④申请完专利对官僚政府有了一定认识的清醒者。社会问题:①政府官员鱼肉百姓,任意盘剥;②办事机构腐朽庞大,办事效率低;③普通劳动者的创造才能遭到扼杀,因为创造发明,劳动者反而受到更残酷的剥削。(3)①严肃的主题采用轻松的笔调,亦庄亦谐,笑中含泪。②卑微、纯朴、善良的铁匠约翰和庞大腐朽、鱼肉百姓的官僚机构构成一种令人啼笑皆非戏剧化对比。③深刻的批判蕴含在形象生动的情节描绘中,形象说明了有关专利的法律是坑死人的玩意儿,而制定这法律的机构是腐朽堕落的。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