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 正文
三江口丨这一口甜,穿越时空与家乡相遇_快播
来源:兰溪发布  时间:2023-04-08 00:16:31
字号:

中国的传统节日,大多与美食紧密相连。


(相关资料图)

刚刚过去的这个清明节,虽然更多的是承载着“慎终追远”的肃穆和沉重,但也少不了乡愁的感念和美食的慰藉。

这些天,兰城处处清明粿飘香。绿的、黄的、白的,可咸可甜的清明粿,在带来舌尖上诱惑的同时,总能瞬间勾起兰溪人内心深处的乡愁印记。

事实上,融入了艾草的清明粿,富含维生素、膳食纤维和矿物质元素,是一种营养价值较为丰富的小吃点心。而在兰溪,像这样一头直达味蕾、一头连接乡愁的糕点,还有很多。

今天,我们就借着清明粿,说一说能治愈乡愁的兰溪糕点。

(一)

吃清明粿,最初是寒食节的习俗。

据《周礼》记载,两千多年前的周朝有“仲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的法规,意思是仲春这天不能引火。于是,老百姓熄炊,寒食三日,因此有了“寒食节”。寒食节前,人们会提前准备糕点来充饥,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清明粿。

因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一二日,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节日的融合,渐渐地,清明节被赋予了吃清明粿的习俗。

如今,在兰溪,清明节前后家家户户都要做清明粿、吃清明粿。兰溪的清明粿,有很多口味,也有多种颜色。一般而言,甜的清明粿是绿色的,猪油葱花馅的是红糖色的,雪菜笋丁馅的是白色的。

兰溪的清明粿,大多采用印模制作,不仅口味独特,而且颜值颇高。难怪兰溪籍著名漫画家口袋巧克力曾在微博里推介,“兰溪印粿,是我已知的清明粿种类中颜值最高的。有机会可以去我家乡品尝一下。”

除了清明粿,兰溪的糕点种类繁多,鸡子糕、双喜糕、状元糕、冻米糖、寸金糖、豇豆糖、麻酥糖、红回回……可以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头好。尤其在兰溪的大街小巷,大大小小的糕点摊随处可见,它们充盈了这座江南小城的烟火气。

兰溪三江交汇,因水而生,因水而兴。自唐咸亨五年(674)建县,得浙中地域和三江水运优势,会馆如林,商贾如云,于是有了“天下江南”“钱塘第一商埠”等美誉。

民国29年(1940),兰溪双塔(南门塔岭背同仁塔与大云山能仁塔)

独特的地理位置,繁华的商埠文化,造就了兰溪包容、开放的气度,也打造出了一个美食高地。据统计,兰溪的小吃有300多种,光糕点就有几十种。

有人说,兰溪糕点是江浙糕点的集大成者。史料记载,明清时期,徽港帮、宁绍帮和本地帮等各地的糕点技师云集兰溪,加上其余闽赣两省、苏杭一带和金华八县的技师亦散处城乡,互相比拼,互相交融,遂蔚为大观。

(二)

兰溪的糕点,以“四时应运,八节皆宜”著称。

在兰溪,立夏要吃立夏饼,端午主打绿豆糕,夏天开始做豇豆糖,下半年开始制作芙蓉糕,中秋当仁不让是月饼,临近腊月冻米糖、擦酥、麻酥糖一盘盘摆上了八仙桌。

传统做糕点,非常注重糖的分量,一方面是能保持糕点的原汁原味,另一方面也保证了糕点的新鲜不易变质。在这方面,兰溪人是非常讲究的,同样是“甜”,却能给人不同层次的味觉。红回回重在入口即化的甘香,鸡子糕是松软鲜甜的细腻,双喜糕偏重松散细碎的颗粒感,桃酥有着饼干似的酥爽,寸金糖则是甜蜜蜜的干脆……这一口口的甜,都寄托着人们对时令,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正月里,女儿家拎着糕饼给娘家送时节,肯定少不了红回回。刀刀纵切而相连,顶层更用心地染上红色作点缀,看上去喜气洋洋的红回回,吃起来香甜美味,既是形似,又蕴含着回娘家的寓意。

过年期间招待客人的百子糕,是将糕粉、糖拌和,加红黄绿丝做出来的,祝愿早生贵子,子孙昌盛。

又甜又脆的冻米糖,更是年味糕点中的极品,甘甜、芳香、软糯、爽脆交织,是春节里幸福的味道。

状元糕

小孩种牛痘,乡下人讲个讨彩,不叫种牛痘而叫“中状元”。于是就把扎糕做成了状元糕。上海枫泾、安庆太湖,以及我省湖州等地都有“状元糕”这种美食。而兰溪的“状元糕”,雪白的米粉糕混入白糖,桂花末,纹刻“状元及第”印记,到现在,成了中高考期间的新宠,学生家长排队给孩子带上一份,带去的是一份传承的味道,带去的是一份亘古不变的,父母对子女的美好期待。

兰溪的糕点,很早就“出圈”了。

1929年,在杭州举行的西湖博览会上,兰溪“中生和”的金桔饼和香椽桔饼等糕点就曾获得特等奖。

而早于“中生和”糕点在省内外出圈的,当属兰溪“天泰鸡子糕”。兰溪人惯于将“鸡蛋”称为“鸡子”,兰溪乡贤、重庆三磊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最难忘的家乡美食“鸡蛋糕”,就是传承延续下来的“鸡子糕”。

鸡子糕

据兰溪商业志等史料记载,清嘉庆元年(1796年),徽商在兰溪城内开办 “天泰南货茶食号”。当时,歙县人程祖洛在“天泰号”当过学徒,弃商从儒后高中进士,官至闽浙总督,“天泰号”因此沾上荣光,鸡子糕在浙江各地卖得火爆,到了福建也成为了抢手货。

(三)

糕点,在兰溪多被称之为“糕饼”。

对于糕与饼的区分,资深吃货、明末清初的文学家、戏剧家、美食家李渔在《闲情偶寄》中有专门的章节介绍。

李渔认为,谷类食品中有糕和饼,就像肉食中有肉干和肉丝一样。食物中最精的是米麦,最细的是粉面。只有两者兼备,才能谈论糕饼制作的好坏。在他眼中,糕饼区别是“糕贵乎松,饼利于薄”。

李渔从口感形状来区别糕饼,而匠人则区分的更细致。兰溪的糕点老师傅蔡士旸在《徽州文博》里撰文回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他当学徒的糕饼店把糕饼分为五类,一是“糕类”,有火炙糕、状元糕、绿豆糕、百果糕等;二是“饼类”,有月饼、广东饼、太史饼、立夏饼等;三是“酥类”,有琴酥、擦酥、桃酥、川心酥等;四是“糖类”,有麻酥糖、寸金糖、糖枣、白麻条等;五是“片类”,有云片、胡桃片、椒盐片、玉兰片等。

这五类糕点,有些品类已接近湮灭,而不少则是一代人的童年记忆,称为骨子里纹刻的骄傲。在以早茶街闻名的游埠古镇,近年来集聚起专门售卖双喜糕、龙须酥、云片糕等五六十种兰溪传统糕点的店铺。兰溪乡贤、欣旺达集团首席运营官项海标曾以兰溪“吃讲师”的身份,多次向来自全国各地的集团同事推介兰溪糕点。

人在他乡,胃在故乡。家乡的美食,就是身体里那种无需刻意、不自觉的乡愁。

鲁迅对家乡绍兴的“茴香豆”念念不忘,汪曾祺对苏州采芝斋的“绿豆糕”魂牵梦萦,陈逸飞对家乡宁波的“腌笃鲜”情有独钟。故乡的味道,顽固而熟悉,是一种深入骨髓的、令人沉醉的、弥久生香的情感。无论走多远,四处奔波的兰溪游子,只要品上一口兰溪糕点,就能在心里与家乡相遇。

来源丨兰溪市融媒体中心

编辑丨陈婵

审核丨徐瑛

监制丨陈丰 丁嘉露

总监制丨徐文相

标签: